台南棺材板:酥脆外皮包裹濃郁內餡的經典小吃
台南棺材板,這道獨具特色的傳統小吃,是許多遊客到訪台南必嚐的美食之一。它的名稱雖然聽起來有些嚇人,但外型卻相當可愛,口感更是讓人一吃就愛上。
棺材板的由來
相傳台南棺材板的創始店位於康樂市場內的「盛場老赤崁」店。在1940年代,內臟如雞肝屬於上等食材,創始人許六一採用雞肝為主要內餡並將之命名為雞肝板。後來,一位教授品嚐後,覺得其外形很像一個棺材,於是將其命名為「棺材板」。
棺材板的特色
- 獨特的外型: 棺材板是以吐司為基底,炸至金黃酥脆,再挖空內部,形成一個方形的「棺材」。
- 濃郁的內餡: 內餡通常以雞肉、花枝、香菇、筍絲等食材,搭配濃稠的勾芡醬汁製成,口感豐富。
- 多樣的口味: 除了傳統的雞肉餡料外,現在也有許多店家推出不同口味的棺材板,如海鮮、蔬菜等。
棺材板的製作過程
- 準備吐司: 將厚片吐司切邊,炸至金黃酥脆。
- 挖空內部: 用湯匙將吐司中間挖空,形成一個容器。
- 製作內餡: 將雞肉、花枝等食材切丁,與勾芡醬汁一同拌炒。
- 組合: 將內餡填入挖空的吐司中。
- 擺盤: 可搭配一些蔬菜或水果裝飾。
台南哪裡可以吃到好吃的棺材板?
- 赤崁棺材板: 位於康樂市場內,是台南棺材板的創始店,擁有最傳統的口味。
- 張家海水伯棺材板: 這家店的名氣也很大,內餡豐富,口感多層次。
- 王城迷你官財板: 這家店提供迷你版的棺材板,方便單人享用。
注意事項
- 熱量較高: 棺材板屬於油炸食物,熱量較高,建議適量享用。
- 口感酥脆: 最佳的品嚐方式是趁熱享用,口感酥脆。
- 內餡多樣: 可以根據個人喜好選擇不同的內餡。
棺材板的文化意義
棺材板不僅僅是一道美食,它還承載著台南的歷史文化。從雞肝板到棺材板,這個名字的轉變,反映了人們對食物的幽默感和創意。同時,棺材板也是台南人情味的展現,一塊小小的棺材板,承載著台南人的溫情與對美食的熱愛。